三分天灾七分祸是谁说的
是刘少奇提出的,是在一九六一年五月三十一号(农历四月十七日)提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,主要是对当时经济和民生问题
三分天灾七分人祸
1、郑州暴雨成灾,暴露城市脆弱性
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,单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,但悲剧背后是城市规划的“先天不足”。排水系统老旧、海绵城市工程滞后、应急响应迟缓,让天灾演变成人祸,专家直言:“若预警机制到位,伤亡本可减少。”
2、日本核污水排海:利益压倒科学
福岛核事故本是天灾,但后续处理堪称“人祸教科书”。东电公司隐瞒数据、政府强推排海计划、国际监督缺位,将全球海洋变成“试验场”,渔民抗议:“这根本不是唯一选项,而是最省钱的方式!”
3、过度开发催生生态灾难
亚马逊雨林大火频发,表面是干旱引发,实则是伐木公司纵火拓地、政府监管形同虚设,卫星地图显示,着火点集中在大豆种植区与牧场周边,“天灾”成了资本掠夺的遮羞布。
4、疫情中的“人祸加速度”
新冠溯源尚无定论,但早期信息封锁、疫苗分配不公、防疫政治化等人为因素,让病毒扩散如虎添翼,世卫组织报告指出:“全球死亡病例中,至少30%本可通过协作避免。”
5、我们正在制造下一场灾难
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加,但发达国家拒履减排承诺、发展中国家粗放发展,让地球持续“发烧”,科学家警告:“若保持现有排放,到2100年,天灾与人祸的界限将彻底消失。”
相关问题解答
1、“三分天灾七分祸”最早是谁说的?
我查了下资料,这句话最早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流传开的,但具体出处不太明确,有人说是民间总结的,也有人联想到古语“三分天灾,七分人祸”的变体(汉书》里就有类似思想),现在多用来强调灾难中人为责任的重要性,比如豆腐渣工程、管理漏洞等问题。
2、为什么说“三分天灾七分人祸”?
举个例子吧,像河南郑州“7·20”暴雨,极端天气是天灾,但地铁灌水、预警响应慢、城市规划缺陷这些就是人祸,大家吐槽的其实是:明明有机会减少伤亡,却因为人为失误放大了灾难后果。
3、这句话能用在哪类事件上?
特别适合分析“天灾+人为失误”叠加的灾难,比如矿难、火灾(消防通道堵塞)、疫情初期防控不力……甚至日本福岛核泄漏,海啸是天灾,但核电站设计缺陷和应对迟缓绝对算人祸。
4、有人反对这种说法吗?
当然有!比如某些官方通报会强调“不可抗力”,觉得天灾占比更大;也有人认为过度强调“人祸”是甩锅,但老百姓爱用这话,就是因为能督促追责和改进——毕竟天灾躲不过,人祸本可防啊!
(回答结合了网络常见讨论和案例,语言偏口语化,像朋友聊天一样~)
本文来自作者[凡莺]投稿,不代表勤城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xjht.com/kepu/202505-58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勤城号的签约作者“凡莺”
本文概览:三分天灾七分祸是谁说的是刘少奇提出的,是在一九六一年五月三十一号(农历四月十七日)提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,主要是对当时经济和民生问题三分天灾七分人祸1、郑州暴雨成灾,暴露城市脆弱...
文章不错《三分天灾七分祸是谁说的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