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英国和袁隆平的贡献分别是什么
在杂交稻领域,袁隆平的野败型与朱国英的红莲型、日本的包台型,被国际公认为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。而且只有“野败型”和“红莲型”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种植,被冠以“东方魔稻”的美称。两人都是杂交水稻领域的专家,只不过我们知道袁隆平多一点,其实在他们专业内部,是齐名的。
袁隆平贡献有哪些
1、“杂交水稻之父”的称号实至名归
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,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“南优2号”,让水稻亩产量从300公斤提升到500公斤以上,这项技术直接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,被称为“第二次绿色革命”。
2、让中国人端牢饭碗,更惠及全球
他研发的杂交水稻技术在全球40多个国家推广种植,印度、越南、非洲等地纷纷引入,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,这项技术每年多养活约8000万人,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。
3、不断突破产量天花板
袁隆平晚年仍坚持科研,带领团队攻关“海水稻”和“超级稻”,2020年,他团队研发的超级稻实现亩产突破1000公斤,盐碱地种稻的梦想也逐步成真,让“荒滩变粮仓”成为可能。
4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
他拒绝国外高薪邀请,扎根农田搞研究,常说:“电脑里长不出水稻,实验室里种不出粮食。”“禾下乘凉梦”和“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”是他毕生追求,90岁高龄仍坚持下田观察水稻长势。
5、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
袁隆平建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培养大批农业科研骨干,他捐出奖金设立基金会,鼓励青年科学家投身农业,曾说:“人就像种子,要做一粒好种子。”
相关问题解答
1、朱英国和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有什么区别?
我是这么理解的:袁隆平爷爷是“杂交水稻之父”,他搞出了籼型杂交水稻,让亩产量直接翻倍,养活了中国几亿人!而朱英国院士呢,他更专注“红莲型”杂交稻的研究,虽然名气没袁老那么大,但他的品种抗病性强、适应性广,在湖北等地推广得特别好,简单说,袁老解决“吃得饱”,朱院士优化“吃得好”。
2、袁隆平具体有哪些改变世界的成就?
我查了资料,袁老的贡献可太牛了!第一是1973年搞出三系法杂交稻,让水稻亩产从300公斤飙到500公斤以上;第二是后来研发超级稻,目标亩产破1000公斤;第三是他把技术推广到非洲、东南亚,让全球饿肚子的人减少,网友都说:“没有袁隆平,现在外卖可能都点不起!”
3、为什么朱英国的知名度不如袁隆平?
个人觉得有两个原因:一是袁老的杂交稻推广更早、范围更广,新闻曝光多;二是朱英国的“红莲型”主要在长江流域种植,而且他本人比较低调,但业内人都知道,朱院士的团队育成了30多个新品种,累计种了2亿多亩,绝对也是大神级人物!
4、两位科学家对普通人的生活有啥实际影响?
举个例子:你每天吃的米饭,大概率是袁隆平团队的技术种出来的;如果你在武汉吃到的香米,可能就是朱英国的“红莲型”品种,他俩一个让大米便宜又量大,一个让米更香更抗虫害,说真的,现在能随便炫两碗饭不心疼,都得感谢这二位!
本文来自作者[鄢若溪]投稿,不代表勤城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xjht.com/ylzx/202505-162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勤城号的签约作者“鄢若溪”
本文概览:朱英国和袁隆平的贡献分别是什么在杂交稻领域,袁隆平的野败型与朱国英的红莲型、日本的包台型,被国际公认为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。而且只有“野败型”和“红莲型”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种...
文章不错《朱英国和袁隆平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袁隆平贡献有哪些》内容很有帮助